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米袋子、菜籃子、 水缸子安全,關系美麗中國建設。“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加強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山東省2023年土壤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方案》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1%,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優先監管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率達到35%,全省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2%。國控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土地質量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在推動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成果應用、實現土地質量與生態管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幅提升土地資源利用價值、顯著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濰坊市作為傳統農業大市,素有“全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美譽。為促進地方農業發展,創新農業地質服務方式,同時,響應濰坊市政府“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力爭在全省、全國率先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推廣土壤改良”等號召,濰坊市政府批復財政資金,在全市范圍內逐步開展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工作。
通過收集已完成的濰坊市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數據,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以空間數據庫為基礎的土地質量綜合管理與應用平臺,在實現農業地質調查數據的查詢及管理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開發和應用,通過“地質+信息化+大數據+N”的模式,實現實時查詢服務和成果轉化應用,為土地規劃、土地整理、土壤保護及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地質服務。
一、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響應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進行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土地質量地球化學模塊提供了全區共80791個土壤調查點中各元素離子的分布情況,為相關部門進行土壤保護、開展農業分區規劃等工作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 表層土壤有效態
土壤養分監測 土壤環境監測
實現了土壤測試采樣點根據元素含量區間統計采樣點各種化學元素的采樣點數量的統計圖,為濰坊市土地宏觀管理和規劃提供地球化學依據,為土地可持續化利用服務。
二、強化地下水質量監測管理:
水環境動態監測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環境動態監測兩方面內容。地下水主要為地下水水位和水質動態監測,地下水質量直接影響到土壤質量的變化,對土壤質量的影響周期長,地下水的變化多受灌水和排水的影響,對地下水位和水質進行監測,可隨時了解地下水位和水質的變化情況,以便采取綜合措施,協調地下水位狀況,避免產生土壤污染、次生鹽漬化等問題。地表水流動和變化快,局部對土壤環境影響大,影響周期短,促進地表水水質監測評價工作的開展,全面掌握灌溉水質現狀、動態變化過程及其規律。
三、深入推進土地質量生態環境保護:
以土地質量動態監測為基礎,將與土地質量相關的不同年限、不同介質數據收集、整理、入庫,進行綜合分析,并補充最新土地質量相關成果資料,建立和不斷完善土地檔案,為土地分等定級、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及改土培肥、測土配方與施肥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采用時間序列模型分析,結合影響因素分析,通過對比不同時段的土地質量指標,揭示土地質量變化的規律和特征,結合各影響因素的變化特征和趨勢,預測土地質量下一步的演變方向。
元素土壤質量動態變化
通過分布式數據挖掘和多維數據分析,實現了多目標區域化探、中大比例尺土地質量調查及地質相關同源異構數據的疊加分析,展現了對格網數據時間變化的走勢,為下一步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決策依據。
四、未來方向:
1、提升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水平:研制基于專題數據庫的點源地質數據信息的服務系統,借助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拓寬數據獲取渠道,實現數據動態更新。加強數據共享,編制資源共享目錄,明確共享權限和方式,發揮土壤環境大數據在土壤污染防治、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與管理、農業生產、保護居民健康中的作用。
2、打造地質資源管理決策服務新模式:創新和深化大數據在地質資源形勢分析、決策支持和信息服務中的應用,構建決策支持系統、智慧信息化工作平臺,加強地質資源信息服務,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的管理決策服務新模式。